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价值增值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所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就叫作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就叫作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在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中揭示了工资的本质。工资的本质就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的有机构成。
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雇佣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就是个别资本家由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二)剩余价值的转化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随着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生产成本,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被资本耗费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看不见了。剩余价值由可变资本的产物变为生产成本的增加额,并进一步成为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
当资本家不再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可变费本的产物,而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式。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一个东西,但是二者又不是可以直接等同的,剩余价值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利润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态或转化形式。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就会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生产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高的生产部门。资本的这种转移以及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变动,一直要持续到各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大致相等时才会停止。
生产价格的形成: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生产价格的形成实际上是商品价值中的剩余价值部分在不同生产部门进行平均分配的结果。
剩余价值的分割: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多种具体的资本形式如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农业资本等,与不同的资本形式相对应,剩余价值也分割为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资本主义地租等多种具体形式。
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内容分析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 一定帮助。